发布日期:2015-05-15 | 来源: | 浏览次数:2761 次 |
医药行业的未来将会怎样?或许,行业未来并不像现在看起来那么“悲观”,而是进入一个崭新、更加健康,且符合各方利益最大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站在2014年年底,医药企业是时候静下心来反思今年的发展,并耐心布局明年了。在此时点下,素有医药行业“晴雨表”之称的第7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于11月27~29日在广州举行,这是自第70届在广州举行后又一次在花城召开。同期举办的还有第73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和2014中国(广州)保健节、第14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而会展期间举办的10多场高峰论坛和研讨会,分别从经济、社会、金融等方面解读医药行业相关信息,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变化下的应对之策。
“本届药交会约有2000家医药企业参展,70%的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设立了展位,参展产品覆盖化学药、中成药、中药材、OTC药物、生物制药、生物制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涉药物流与冷链技术,以及医药技术与服务等,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10万多名专业观众参会。”国药励展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道。
企业顺势而动
在中国,行业发展不得不考虑政策因素。对于医药行业而言,2014年是不折不扣的“政策年”。低价药清单出炉、医疗服务价格放开、社会资本办医持续发酵、医师多点执业之争、药房托管热潮再起、网售处方药“松绑”、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价、中医药立法红利欲出……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密集发布的政策带来了全新且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经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业内翘首以盼的各项政策能否最终落地,新医改的继续深化给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电子商务的浪潮袭来之时,医药企业如何在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都需要行业领袖们审时度势,选择适合新环境的新方法。
在本届药交会“2014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上,规范药品管理、提高流通效率、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减少中间环节、完善药品的定价机制和提高行业集中度等,成为与会专家探讨的热点问题;“第十三届中国医药营销新锐论坛”则从行业大势分析、医改模式、低价药政策、招标模式、代理模式、OTC和处方药营销、县域医疗市场营销、大健康市场拓展等多角度解读了医药行业的营销新模式;2014年,整个医药行业在资金、资源与资本合力下的医药并购持续火热,“PHARMCHINA资本论坛”同样让众多观众注目。
从2013年下半年起,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增速一直在15%~17%间徘徊。今年前3季度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17,705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
在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矛看来,面对新常态下的环境变革,企业若想生存发展,除了保持与市场持续有效的对话外,还需要在企业的适应性、速度和创造力三要素上不断调整,那么创新随之而来。而创新无非是两个方向,要么内容创新,要么方式创新。其中,内容创新包括了产品和服务创新,方式创新则是模式与技术创新。
互联网成亮点
在展会现场,记者注意到,与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相关的“国际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展”是首次亮相,展示内容涵盖了医药冷链相关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冷链全程监控管理系统、冷链配送及采购系统、条码技术、冷链物流投融资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都有所涉及。此外,首次设立的CRO/CMO专区也汇集了国内众多优秀企业,集中展示了制药研发、外包服务领域的先进产品与技术。
与此同时,海外买家采购洽谈团也是首次在全国药交会上亮相。来自泰国和越南的近200人的买家团来到会场参观采购。记者了解到,中成药与中药材、医疗器械成为这些海外买家的关注热点。
此外,伴随着2014年下半年医药电商愈演愈烈,互联网企业携新技术来到展会现场,而医药互联网也成为本届药交会热烈讨论的问题。阿里健康COO张守川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在于连接,商业的本质在于交换。目前,一些传统制药企业正在拥抱互联网,但需要思考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在他看来,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市场化的当下,医疗行业作为与政策密切相关的特殊行业尽管仍存在壁垒,但政策影响不是封闭的借口和理由。药企“触电”是否现实、将会有多大困难,这些都有待时间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