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3-08 | 来源: | 浏览次数:1181 次 |
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缩宫素目前是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需持续静脉滴注才能起到持续的作用。也可使用麦角新碱注射液,快速促进子宫收缩并可持续作用于子宫,常用于阴道分娩。
1. 预防产后出血
应用方法 :头胎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一个胎儿娩出后,可静滴缩宫素(500ml晶体液+10单位缩宫素,100-150ml/h)或肌肉注射10单位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
2. 治疗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可肌肉注射、宫颈注射、子宫肌层注射10单位缩宫素,随后静脉滴注,500ml晶体液+10-20单位缩宫素,250ml/h。
3. 注意事项
缩宫素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中毒和心血管系统副反应;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宫素,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速和 (或) 心律失常,应禁止。此外,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无限制加大用量效果不佳,24 h 总量应控制在 60 U 内。
引产、催产与催乳
1. 引产
方法 :静滴推荐使用低剂量,最好使用输液泵:
(1)静滴时,应先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500 mL,7 号针头静滴,8 滴/min,然后向输液瓶中加入 2.5 U 缩宫素,摇匀后继滴。禁止先将缩宫素溶于林格中直接静滴,因该法可能在短时间内给药过量;
(2)因缩宫素个体敏感度差异极大,应从小剂量开始循序增量,根据宫缩、胎心情况调整滴速,20 min 调整 1 次。应用等差法,即从每分 8 滴(2.7 mU/min)调整至 16 滴(5.4 mU/min),再增至 24 滴(8.4 mU/min);为安全起见也可从每次增加 4 滴,直至出现有效宫缩。
2. 催产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口扩张 ≥ 3 cm、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可给于静脉滴注缩宫缩。常用方法为将 2.5U 加于 0.9% 氯化钠溶液 500 mL 中,从 4~5 滴/min 开始,根据宫缩强度进行调整,间隔 15~30 min, 每次增加 4~5 滴/min 为宜,最多不超过 6 滴/min。第二产程出现宫缩乏力时,也可给于缩宫素静脉滴注促进产程进展。
3. 催乳
乳汁分泌包括泌乳和排乳 2 个环节,分别受催乳素和催产素调控。缩宫素可促使乳腺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收缩,促进排乳作用,可用于协助产妇产后乳腺分泌的乳汁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仅可促进排乳,无促进乳汁生成的作用。
了解胎盘储备功能
主要为缩宫素激惹试验。其原理为诱发宫缩,并用胎儿监护仪记录胎心率变化,了解胎盘于宫缩时一过性缺氧的负荷变化,测定胎儿的储备能力。
常用方法为将缩宫素 2.5U 溶于 5% 葡萄糖 500 mL 中,静脉滴注,剂量自 5 滴/min 起,如不能激起子宫收缩,根据宫缩情况每隔 15~30 min 调整 1 次滴速,至每 10 min 出现 2 ~3 次宫缩(宫缩持续时间 40 ~ 60 秒),滴数不再增加。同步监测胎心率、子宫收缩与胎动情况,连续观察 3~10 次宫缩。
清宫术
对于因人工流产、葡萄胎等因素需要行清宫术的患者,为减少出血和预防子宫穿孔,可在术中应用缩宫素 5~10U 加入 500 mL 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可能会引起滋养细胞转移,甚至造成肺栓塞。
流产后促胎儿及胎盘组织排出
稽留流产时,对于子宫>12 孕周者,除了使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也可静脉滴注缩宫素促使胎儿、胎盘组织排出。
子宫肌瘤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时候,用电钩起开子宫壁前,常需子宫肌层注射适量的垂体后叶素,而缩宫素正是垂体后叶素的两种主要成份之一(另一成份为精氨酸加压素)。
其他方面的作用
除了在妇产科的应用外,缩宫素还可用于咯血、上下消化道出血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的出血。对此,很多人熟悉的可能是垂体后叶素,未必注意到垂体后叶素中的有效成份正是缩宫素和精氨酸加压素(目前已知垂体后叶即神经垂体分泌的两个激素)。
此外,也有报道认为缩宫素与儿童孤独症 和男性性功能有关,适当应用可改善孤独症症状和性功能 。
过评后缩宫素
作为催产、预产后出血(流产)一线药物、WHO 基本药物示范目录、 联合国妇女儿童生存委员会13种优先救生药物,缩宫素的质量与生物活性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安全。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它的质量受到全球重视!
国内首家过评缩宫素符合WHO规范与药典要求,具有五个特点:“高中冷无纯”,更好地保障孕产妇健康与用药安全。